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怎么防范?
答:1、建立風險責任制度 從風險控制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事務所內部的全面質量管理制度。其基本內容主要是明確審計組織內部各個層次、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做到事事有人審核,有人實際操作,有人負責指導監督,有人員負責考核,出了問題能夠及時反映出來,并能分清責任。
2、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
事務所內部應該注意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在招聘專業人員時,嚴格把住質量關,不具備條件者不能聘用。另一方面,應注意對現有注冊會計師不斷地進行后續教育。應形成一種制度,讓每個注冊會計師都有機會吸取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同時,還要加強職業道德的剛性約束。首先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不斷強化相關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具有強烈的敬業精神,不能只顧增加事務所的經濟收入而忽視社會效益,給事務所帶來巨大的審計風險。其次,必須把執業質量放在事務所工作首位,執業質量關系到社會審計事業的興衰成敗,絕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按照市場規則,獨立、客觀、公正地從事各項審計業務,堅決反對弄虛作假的行為。
3、認真制定審計方案
要針對每一個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審計方案,在對審計的內容和被審計單位的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之后,對審計的范圍、重點、程序、方法、人員分工和工作進度等作出詳細的規劃,使注冊會計師有所遵循,對審計質量的考核也有所依據,減少失察的可能性,從而規避審計風險。
4、建立利用專業指導機制
事務所要建立專業指導機制,保證注冊會計師在遇到超出自己的知識范圍的情況時,能夠得到及時的咨詢服務、恰當的業務指導。
5、審慎選擇被審計單位
注冊會計師如欲避免法律訴訟,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必須慎重選擇被審計單位。注冊會計師審計不同于政府審計,事務所有權拒絕被審計單位的委托來降低風險。另外事務所也不要承接勝任能力不足的業務,否則會增加審計風險。
6、正確處理降低風險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審計風險是可以控制的,但不可能完全消除,這是由審計客體的不可控性決定的。同時,控制審計風險需要花費一定的代價,隨著審計成本的增加,審計風險的降低幅度呈遞減趨勢,這就要求審計風險的控制要限定在一個經濟意義上適當范圍,超出這個范圍,一味降低審計風險,就可能違背成本效益原則。這就要求事務所在接受審計委托時,要認真評價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程度,以避免高風險的審計客戶。
7、提取風險基金或購買責任保險
通過提取風險基金和投保的方式可以提高事務所的賠償能力,從而取信于國內外客戶并提高社會信譽。《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也規定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按規定建立職業風險基金,辦理職業保險,這一措施能幫助注冊會計師轉嫁風險,避免遭受或減少損失。
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
(1)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和審計內容的廣泛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生產經營過程日益復雜,審計內容也越來越廣泛,因而審計人員產生失誤的可能性越大,得到正確審計結論的難度加大,審計風險也就越大;
(2)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強弱和社會各界對審計結論的依賴程度。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風險水平與審計風險呈正比的關系。如果內部控制環節薄弱,或執行不力,內部控制風險水平比較高,則勢必加大審計風險。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社會各界對審計結論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導致審計結論的敏感性加大,審計風險加大;
(3)審計法律環境的直接影響。審計活動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必然受到有關法律的約束,在履行職權時,相應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審計責任的存在直接導致審計風險的存在;
(4)審計風險和審計成本的均衡。審計風險與審計成本呈反比關系。而做任何事,都應考慮成本效益原則。若想降低成本,則審計風險就會加大;
5)抽樣方法和分析性審核方法的采用。抽樣方法下,肯定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而分析性審核又會產生分析性審核的風險,使得審計風險的內容更為復雜;
(6)現代審計模式的運用。現代審計模式主要是審計風險模式的應用。在這種模式下,可以接受的審計風險水平是一個一定的量,允許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是現代審計模式的前提。
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怎么防范?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弄清產生審計風險的原因,會計學堂的小編在上文都為大家介紹了,更多精彩內容還可以來會計學堂咨詢在線老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