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計劃成本怎么計算?
用計劃成本進行存貨日常核算的企業,對每一品種、規格的存貨制定計劃成本.平時用計劃成本記錄收入和發出的存貨,每到期末,將庫存和發出的存貨由計劃成本調整為原始(或實際)成本.對于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另行設置"材料成本差異"賬戶反映,待期末將發出存貨由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的方法.它能夠簡化材料核算手續、加強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存貨的計劃成本應盡量訂得切合實際,計劃成本制訂是否合理將影響企業內部利益分配關系.企業存貨的計劃成本,一般在年度內不作調整,但若發生特殊情況,致使存貨采購成本或運費發生重大變化,如市場供求關系突變、國家統一市場限價等,存貨的計劃成本可以進行調整.
采購時,按實際成本付款,計入"材料采購"賬戶借方;驗收入庫時,按計劃成本計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購"賬戶貸方;期末結轉,驗收入庫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異的超支差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借方,節約差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平時發出材料時,一律用計劃成本;期末,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其中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差異率,發生的差異作如下分錄:
借:生產成本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
超支差用藍字,節約差用紅字;合理損耗作為材料成本差異.
計劃成本法有什么優勢?
計劃成本法在大中型制造行業一直被廣泛使用,即使在信息化環境下,還是很多企業對材料的主要核算方法.其優勢具體在以下幾方面:
(一)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的歸集和分配實現品種繁多的材料從計劃價格調整為實際價格的核算,有利于企業對存貨的管理,簡化會計工作.在信息化環境下,單純從核算的難易繁簡上看,實際成本法和計劃成本法的差別不再明顯,但對于大中型企業尤其在制造業,材料種類繁多、出入庫頻繁,使用計劃成本核算優勢明顯.在實踐中我們往往還按材料性質不同分類歸集,因為同種類材料其價格走勢基本是一致的,而不同種類材料價格的波動幅度差異較大,分類計算可以對同種類材料產生的材差在同種類材料的發出金額中分攤,使材料成本更接近實際成本,達到按實際成本簡化核算的效果.
(二)不受任何條件限制,具有很強的適用性.計劃成本法只要給材料制定合理的計劃價格就可以滿足材料收發和核算的需要,而實際成本法要基于庫房使用庫存管理軟件后,用計算機做大量的核算工作下才能進行,對庫存管理的要求很高.
(三)信息化環境下,企業采用實際成本法已不再是難事,但計劃成本法的優勢不僅僅是簡化了核算,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管理.隨著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在會計中的廣泛應用,一些傳統的核對、計算、存儲等內部會計控制方式都被計算機輕而易舉地替代,但一些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如擬訂物資采購計劃、業務程序控制等仍將有效地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幫助企業更加有效地應用信息,進行真正的變革與創新.
以上就是小編對"初級會計計劃成本怎么計算"等相關問題的解答,計劃成本法并不適用于所有企業,通常存貨比較單一的企業無需計劃成本,但企業的存貨如果品牌種類較多,并且需要經常收發,使用計劃成本法來預先計算成本是穩定利潤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