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審計工作

2017-05-15 16:56 來源:網友分享
1724
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實中,但凡各個行業業績突出者,都具有較高的行業工作技能。

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實中,但凡各個行業業績突出者,都具有較高的行業工作技能。作為一名審計工作者,我就如何更好地做好審計工作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定位置,樹信念

審計人就要干審計事,這也就是常說的一句俗語“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但是,只是上山唱歌還不行,還要把歌唱好。這里的“山”就是自己要找準的工作位置,有了這個位置才能豎立堅定的信念。

(一)定位置是提高審計技能的基礎和前提。

只有找準了自己干事業的位置,才能成為事業的駕馭者,才能在推進事業的同時,一次又一次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才能在理想和遠大抱負的感召下,把從事的工作逐步推向高峰。如果沒有找準自己干事業的位置,那他就會被事業駕馭,就像泥兜里的爛泥巴一樣被提拉著走,最終成為了事業的累贅。因此,每一個人都能通過努力找準自己干事業的位置。只有找準了位置,才會有想干好事業的信心,才能在勤奮的工作中不斷的發現、積累、探索出高超的工作技能。我們干審計事業也是如此。審計人只有找準了自己想干好審計事業的這個位置,才能有想干好審計事業的信心,才能激發起探索高超審計技能的愿望。這是提高審計技能的基礎和前提。

(二)堅定的信念是提高審計技能的內在動力。

堅定審計信念,是驅使人們努力探索審計技能的動力。堅定審計信念,主要體現在一個人對審計事業的追求和為之奮斗過程中。在對審計事業的追求和奮斗的過程中,通過克服重重困難,不斷總結、學習、借鑒、探索出新的經驗和方法,使自己的審計技能不斷地得到充實和提高。一個審計工作者有所追求,是和堅定審計事業信念相鋪相成的。如果一個人沒有想在審計事業上有所建樹,理想渺茫,缺少奮斗目標,他就不會有堅定的審計事業信念。如果一個人沒有堅定的審計事業信念,他也不會在審計事業中有所追求。只有堅定的審計事業信念和有所追求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奮斗目標,在日常的審計工作中始終想創造出一流的工作業績,想干出自己的特色來,才能在工作中不會就學,不懂就問,才能在不辭勞苦的探索、學習中逐漸提高審計技能,最終成為審計事業戰線上的佼佼者。

二、磨銅成鏡,鍥而不舍

一個人的審計技能,包括財會知識、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審計工作經驗等的統一體,一個審計人,單獨具備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不懂財會知識,他就不會有完整、高超的審計技能。再者,如果一個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計技能,甚至他的審計技能在一定時期還是高超的。但是,隨著審計事業的發展,他那一時的高超的審計技能,也會逐漸不適應新時期的審計要求。所以,要想不斷提高審計技能,適應各個時期的審計要求,還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提高認識。

(一) 磨銅成鏡是提高審計技能的精神食糧。

要想掌握一門高超的技能,就要付出相當的甚至成倍的努力。同樣,要想時刻把握高超的審計技能,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們從事審計工作,對財會知識、相關法律知識等,沒有勤學苦練的精神和意志,在今后的工作中是不會有明顯起色的。就拿財會知識來說,原來是財會學校畢業的和原來沒有財會技術的各類人員,一旦從事了審計工作都需要不斷學習財會知識。有財會基礎的,要在實踐中熟練、完善自己所掌握的財會知識。財會技術欠缺的,更要從頭學起。但是,成年人的學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家庭負擔、社會應酬、本職工作、記憶力倒退等,諸多學習障礙,有一個處理不好,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要想不斷提升財會、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技能和素養,沒有磨銅成鏡的意志是不行的。

(二)鍥而不舍是提高審計技能的精神支撐。

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審計事業也是如此。審計事業發展了,你所掌握的審計技能也要隨之更新。審計事業的不斷發展,就決定了審計人也要鍥而不舍的不斷探索審計技能。在審計事業的推進過程中,一定會不斷出現財會技術、法律法規、社會勾稽關系的利用、工作經驗有待豐富等方面的問題。

1.財會技術方面。在當今年代,財會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特別是計算機在財會領域的應用,給當今審計人提出了新的審計要求。如果不會操作AO系統,就會面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賬“望電興嘆”。并且,AO技術也在不斷更新、發展。

2.相關法律法規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更是日新月異。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民生工程的推進,各項政府投資的擴展,“小金庫”存在方式的不斷翻新等,逼迫著相關老法律法規條文的更新和新條文的催生。所以,在審計中的法律法規條文的運用,無時不存在著審計風險。這種現實,逼迫著審計人要對更新的和新生的法律法規要及時掌握,熟練應用。

3.在社會科學方面。主要體現在審計調查、現場審計等所看到的審計內容與周邊的關聯人,以及與客觀環境的內在聯系的合理利用方面。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化頻繁。也就是說,每一個審計項目,其周圍關聯人、客觀環境與其他審計項目幾乎都不相同。如果對某一個審計項目的周圍關聯人、客觀環境探討、把握不到位,利用不充分,這個審計項目的審計結果就有可能失真。這就要求,審計人在開展審計的一生中,都要及時的、不斷的探討社會科學知識。

4.在工作經驗方面。主要是要不斷提高審計業務敏感性的熟練程度,不斷加強審計業務技巧的靈活應用,不斷推進審計資料成果的提升和運用。這些工作經驗是提高審計技能最主要的內在要求。只有不斷積累、豐富這些工作經驗,才能逐漸提高審計技能。

如果審計人員在審計發展過程中,沒有堅持鍥而不舍的精神,而放棄了對新的財會知識、新的法律法規等必要知識的探究,半途而廢或停滯不前了,那他就很難適應審計事業不斷發展的需求,對審計中出現的新問題、新動向等,就只能望“新”而嘆。那么他的審計前途也就隨之半途而廢或停滯不前了。

三、勤奮鉆研,多思善動

提高審計技能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勤奮鉆研,多思善動。在審計事業這片田地里,只有這樣才能結出豐碩成果。

(一) 勤奮鉆研是提高審計技能的必經途徑。

審計人員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勤奮鉆研,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審計技能。審計人如果不親自去干審計工作,那么他的審計技能會無中生有嗎?所以,審計人只有“勤奮鉆研”才能不斷提高審計技能,這是審計人不可跨越的必經途徑。

(二)多思善動是提高審計技能的最佳捷徑。

在工作中有成果就必須多思考善動腦,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快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反之,則不能。所以說多思善動是多學知識、快學知識的捷徑。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 如何區分審計工作前和審計工作后?!如內部控制等

    您好,工作前就是制定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工作后就是總結,出報告

  • 公司需要財務做好各部門審計工作,請教具體如何實施安排

    同學你好 1.立信 2.組建一支獨立、高效運營的內審部隊 3.突出重點有序運作 4.要有做艱苦工作的心里準備 5.將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到底

  • 審計人員如何進行審計工作,怎么下手?

    審計就是對做的賬務進行驗證,是否正確完整。 那么你要證明這賬是沒問題,你就要獲取證據來證明這賬是沒問題的。 大致就是這樣的。

  • 審計實務工作中 如何做截止測試的底稿

    一般是選取資產負債表日前后1個月選取大額的交易來測試,主要是看附件

  • 如何整理審計工作底稿

    你好,1、是依據目錄來整理; 2、目錄內容一般是類似的,都是按照審計的幾個階段分類排列相關審計底稿:一、接受業務委托,二、計劃審計工作,三、實施風險評估程序,四、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五、完成審計工作和編制審計報告。而且通常最后一個階段的底稿是排在其他階段底稿之前的,這樣可以方便快速查閱審計結論。另外,審計報告及審定財務報表要放在底稿最前面。 通常所說的按報表科目順序來整理底稿,實際上指的是實質性程序部分的工作底稿的順序,實質性程序的相關底稿往往會占據整個底稿的大多數,而且它對形成審計結論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截止日通常為會計年度截止日,即12月31日,因為我們常見的審計大多為年度審計。因此當然也存在其他情況,要看具體審計對象。 會計年度截止日與審計截止日是不同的概念,當然審計截止日這個說法并不準確,我們一般叫做審計報告日,它與報表截止日沒有什么關系,報表截止日告訴我們財務數據歸屬的日期或期間,而審計報告日只說明我們出具審計報告的日期。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