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審的目的就是暴露風險

2017-03-30 11:13 來源:網友分享
2351
外審的目的就是暴露風險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險資運用內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普華永道合伙人周星近日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引入外部審計并非是為了出具一個干凈的“無保留意見”,而是希望各家機構將此當成契機,做好自評估,把問題和缺陷都暴露出來,在2016年得到整改,從整體上提升內控水平。

記者:險資內控的外部審計工作進展如何,外部審計機構什么時候進場?

周星:為了落實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內控指引》,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不久前下發了對內控審計指導意見的征求意見稿,目前我們正在將搜集到的行業意見匯總,專委會將盡快與協會進行一次討論。

外部審計師進場大致分為兩種情形。如果是保險機構延聘年審的審計公司做資金運用專項審計,現在基本已經進場了;如果保險公司要更換年審審計師或者因為其他原因不準備聘請年審審計機構的,時間就比較緊了,公司應盡快確定審計機構并簽署合同。

記者:保險公司的自評報告最晚什么時候給審計機構?

周星:這是雙方協商的結果。外部審計要針對險資內部運用的有效性形成意見和結論,也要求公司做自評估,可以雙方同時、獨立地進行。如果出現審計師發現的問題與保險公司發現的問題不一致,雙方可以交流。

記者:如何看待保險公司的自評估報告?

周星:這是一次由監管機構推動、行業協會自律、提升保險公司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機會。在保險公司的自評估報告模板中,公司要進行內部測試,測試結果將寫進報告里。這保證了公司在自我測試之后得出的結論具有一定客觀性,也決定了這次自評估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我們希望能推動保險機構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意識,提升內部控制水平。

記者:頭一年外部審計可能會有哪些問題比較突出?

周星:第一年我們會看到行業存在很多的問題,并不會覺得驚訝,畢竟監管規定出臺時,這一年已經快過了。

可以預見,保險資金運用的控制環境和公司治理可能有進一步提高的地方。制度完整性方面,第一年可以預見到行業面臨比較多的挑戰。畢竟過去一年保險投資迅速發展,尤其是創新業務方面,內控制度可能存在缺失。另外,在執行過程中保險公司三道防線的有效性問題值得關注。保險投資快速增長之下,人力資源配備能否構筑起三道防線,這對中小型公司存在挑戰。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