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面臨“十三五”規劃開局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和發展機遇,又迎來了“互聯網+”概念的提出與蓬勃開展,“互聯網+”的理念正在大規模運用于實踐中。
在這樣的環境下,財務工作者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機遇和挑戰。作為企業戰略變革推動者、價值創造引領者的首席財務官更要與時俱進,善于運用會計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這也要求會計理論工作者要不斷探索,尋求會計理論的新發展。
實踐中遇到新挑戰
企業的首席財務官,該如何借助財務的力量,獲得企業快速發展的資金,盤活企業資產,實現企業資產的幾何式增長?如何在商業變革中優雅地擁抱互聯網和大數據,將新技術與新商業的變革作為強大的力量和工具,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如何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敏銳搶抓先機,審時度勢,保持戰略定力,控制和分散各種風險,引領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并對政府持續出臺的各種經濟改革政策做出及時恰當地反應,積極尋求新常態下的新對策,重塑企業發展新動力?這些問題變得愈加重要起來。
可以說,企業財務高管們面臨的不僅僅是資本籌措、現金流和收入增長的挑戰,還需要更為頻繁、深入地參與到公司各戰略層面的決策當中。企業財務高管必須認真思考如何進行角色的自我變革,保持正確的前行方向,以便迅速找到企業新的增長戰略。
應對實踐中的挑戰,與政府將推行怎樣的經濟政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將如何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的最新訊息如何正確解讀和合理運用、財會政策及工作如何順應互聯網+時代要求積極創新等經濟大勢和財會行業發展,密不可分。現在的總會計師、首席財務官不僅需要參與戰略決策,還應對企業運營、戰略落地的全過程進行把控,成為名副其實的企業財富密碼掌控者。
會計理論研究要根植于實踐
理論是實踐之基。面臨這樣多變而復雜的行業環境變化和經濟大勢的轉變,理論界更應做好財會理論的研究工作。近年來,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所取得了3項進步,一是理論前沿與國際同步,國內學術界日益融入國際主流;二是中國主題研究獲得全球矚目;三是更多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中國會計學會一貫重視推動中國本土主題研究,通過課題立項和學術評優等多種形式,引導開展企業會計準則、內部控制規范、政府會計改革、XBRL會計標準等相關研究;提倡系統研究企業產品成本核算、企業戰略業績管理等問題,在總結我國企業最佳管理會計實務經驗的基礎上,嘗試開創性地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會計人才培養、會計為宏觀經濟管理服務等問題的研究,也都緊密聯系中國實踐,不僅拿出了本土主題的最重要研究成果,而且也推動了全球學術界對中國會計的關注和研究。
中國會計學會還組建多個產學研戰略聯盟,如中國會計學會與東北財經大學等單位發起設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支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成立政府會計研究所等,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思路,形成的研究成果為會計實務工作、為會計改革發展提供了科學論證和理論參考。
會計理論研究只有根植于實踐,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這需要對相關財會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比如,依法治國理念下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問題,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建設和國際趨同問題,政府會計改革和權責發生制下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的建立問題,構建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和指引體系的問題,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規范體系完善和有效實施問題,會計信息化的推進問題等。
這些理論課題都與我國財會實踐緊密相連。中國會計學會作為一個非營利、全國性的會計專業組織,在財政部領導的重視與支持下,圍繞財政、經濟與社會發展大局,圍繞會計改革與發展的總體目標,較好地發揮了理論先導、政策宣傳、知識傳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功能與作用,目前已成為了聯系政府機構、工商界和學術界的橋梁和紐帶,是會計理論與實務界精英就會計改革與實踐進行交流的高層次平臺。未來,學會將繼續立足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實際,推動全國會計理論與實務界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同時面向世界,增強中國與世界在會計領域內的對話與聯系。
希望會計理論與實務工作者一道,充分利用和發揮好中國會計學會的平臺作用,多參與、多交流,協力解決實際問題,建言獻策,共同提高,為推動我國會計事業的穩步健康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