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后含稅單價怎么降

2020-05-26 09:26 來源:網(wǎng)友分享
1778
很多同學(xué)對于含稅價與不含稅價容易搞混,也容易混淆它們的計算方法,本文針對減稅后含稅單價怎么降這個問題會講解一番,以及價內(nèi)稅與價外稅到底如何區(qū)分等等,詳細(xì)的解答請看會計學(xué)堂的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來的資料吧.

減稅后含稅單價怎么降

原含稅價=不含稅價×(1+17%)

新含稅價=不含稅價×(1+16%)

比如17%的不含稅價為11700元

原來的不含稅價=11700÷(1+17%)=10000

將原來的不含稅價折合現(xiàn)在的含稅價=10000×(1+16%)=11600

如果17%的含稅價為8元,不含稅價=8÷(1+17%)=6.8376

改為16%的含稅價=6.8376×(1+16%)=7.9316

含稅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單價是不是含稅,要看雙方簽訂的合同,如果雙方訂立的合同是不含稅價,那么含稅價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如果雙方訂立的是含稅價,那么不含稅單價=含稅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增值稅下降一個點后原含稅單價中價外稅(如增值稅)=不含稅單價*(1+稅率);不含稅單價=含稅單價/(1+稅率);一般如果給出的條件商品開具的是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單價一般是指不含稅單價;如果給出的條件商品開具的是增值稅普通發(fā)票,單價一般是指含稅單價.

減稅后含稅單價怎么降

價內(nèi)稅和價外稅的區(qū)別

A.稅收征收方式不同

1.價內(nèi)稅是由銷售方承擔(dān)稅款,銷售方取得的貨款就是其銷售款,而稅款由銷售款來承擔(dān)并從中扣除.因此,稅款等于銷售款乘以稅率.

2.價外稅是由購買方承擔(dān)稅款,銷售方取得的貨款包括銷售款和稅款兩部分.由于稅款等于銷售款乘以稅率,而這里的銷售款等于貨款(即含稅價格)減去稅款,即不含稅價格,因此,稅款計算公式演變?yōu)?稅款=(貨款/(1+稅率))*稅率.

計算公式:

價內(nèi)稅:稅款=含稅價格*稅率

價外稅:稅款=(含稅價格/(1+稅率))*稅率=不含稅價格*稅率

B.含義不同

1.價內(nèi)稅就是稅金包含在價格之中,作為價格的組成部分的稅種.

2.價外稅是指稅金不包含在價格之中,價稅分列的稅種.

上文整理了具體的計算方法告訴大家減稅后含稅單價怎么降,減稅之后意思就是降低了稅率,比如去年我們的稅率還是16%,現(xiàn)在的新稅率已經(jīng)是13%了.好了,會計學(xué)堂的講解到此結(jié)束,感謝大家的閱讀,有疑問的歡迎繼續(xù)提出哦.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