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苳苳老師
職稱: 注冊會計師,稅務師,中級會計師,初級會計師
2019-07-31 00:25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所得稅核算
第一,確定資產和負債賬面價值。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而非原賬面價值。
第二,確定每項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
第三,確定資產或負債的賬面金額與其計稅基礎之間差額,計算暫時性差異。對于存在差異的,區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按資產負債表日所得稅稅率計算該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小于資產負債表日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額,對于兩者之間的差額應進一步確認為當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大于資產負債表日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額,對于兩者之間的差額應予以轉銷。
第四,計算應交所得稅。按照稅法規定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按適用稅率計算企業應交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適用稅率。
第五,計算當期所得稅費用。根據當期應交所得稅和當期進一步確認或轉銷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計算當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當期應交所得稅稅額+(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當期應交所得稅稅額+期初遞延所得稅凈資產-期末遞延所得稅凈資產。
相關問題討論

https://lvshi.sogou.com/article/detail/7PCLYJ13NKTT.html
看看這里對你有幫助
2020-07-22 15:43:19

(一)確定產生暫時性差異的項目
(二)確定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及計稅基礎
(三)計算暫時性差異的期末余額
(四)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期末余額
(五)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發生額
(六)計算當期所得稅費用(按稅法計算的應交企業所得稅)
(七)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或-遞延所得稅收益)
2015-10-16 13:50:46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所得稅核算
第一,確定資產和負債賬面價值。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而非原賬面價值。
第二,確定每項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
第三,確定資產或負債的賬面金額與其計稅基礎之間差額,計算暫時性差異。對于存在差異的,區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按資產負債表日所得稅稅率計算該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小于資產負債表日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額,對于兩者之間的差額應進一步確認為當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大于資產負債表日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額,對于兩者之間的差額應予以轉銷。
第四,計算應交所得稅。按照稅法規定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按適用稅率計算企業應交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適用稅率。
第五,計算當期所得稅費用。根據當期應交所得稅和當期進一步確認或轉銷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計算當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當期應交所得稅稅額+(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當期應交所得稅稅額+期初遞延所得稅凈資產-期末遞延所得稅凈資產。
2019-07-31 00:25:37

就是計算資產和負債會計上的賬面價值是多少,同時計稅基礎是多少,差額就是確認遞延所得稅
2020-06-21 13:49:11

(1)確定產生暫時性差異的項目
(2)確定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及計稅基礎
(3)計算暫時性差異的期末余額
(4)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期末余額
(5)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發生額
(6)計算當期所得稅費用(按稅法計算的應交企業所得稅)
(7)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或-遞延所得稅收益)
2015-10-16 13:17:00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精選問題
獲取全部相關問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