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賬技巧匯總:十種經典審計查賬技巧

2017-04-06 15:49 來源:網友分享
1645
查賬,又稱財務檢查,是指通過對企業賬證及有關資料的檢查,查核企業會計 資料所反映的經濟活動是否真實、合法,有無經濟違法行為的一項檢查活動。

1、收入不入賬、多收少記或少付多記的查賬技巧

  通常發生于財會制度不健全的單位,特別是開票與收款同屬于一人最易出現此種現象。作案人大都是那些直接經手管理財物的人員。例如采購員、出納員、倉庫保管人員以及收款員等。這些作案成員有的是開票時,提高單價從中吃回扣或報銷后占有,有的是內外勾結一票兩開進行貪污,有的是收款后只給交款人開收據不記賬,情況比較復雜。針對這種作案手段,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組織調查:一是應將所有已使用過的發票和收據的存根聯都收集起來,檢查號碼是否連續,有無缺號、缺頁以及作廢的發票和收據的正聯以及入賬聯是否粘在存根聯上,然后對發票和收據存根聯的合計數同入賬數進行核對,看是否符合。二是對收款人員和交款人保存的單據相互核對,擠出差額,追去向。三是筆數、金額相核對,擠差額追去向。四是從人與人之間,收集人證與其他資料相核對。五是賬實核對,然后進行綜合分析,實事求是地加以判斷。

2、虛報冒領費用開支的查賬技巧

  這類案件大都發生在直接經手管理財物的人員中,作案手段多種多樣。對這種違紀,主要舞弊手段是偽造、盜用、涂改或重報購貨發票和費用單據。偽造單據常見于利用白條發票或收據,主要有:虛報冒領職工旅差費、臨時工工資以及長期支取已死亡職工的退休金等。對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組織調查:一是要組織審查可疑憑證的來源,看所報銷的票據是單位還是個人出具的,有沒有收款人的手印或印章。二是要注意審查支出的流向和支出形式是不是人為的從中作弊。三是帶著從賬目中審查的疑點,找領款人或領款單位進行核對,去獲取有無虛報冒領的依據。四是對已獲取的證據進行技術鑒定,如筆跡、手印、印章等。

3、對開假單據報銷的查賬技巧

  這種作案手段大都是直接經管財物的產、供、銷人員或金融管理人員,他們在作案時開假單據的形式很多,而且比較復雜,但分析起來不外兩種,即合法與非法。一種是經稅務機關登記的有稅契的合法形式的發票;另一種是未經有關部門允許而印制的非法發票和白條。對使用這種作案手段進行貪污的案件查法:一是組織查賬人員認真細致地審查發票的來源,重點應審查票據的出處、樣式、規格和發票本身記載的品名、數量、單價、金額等。要注意查對發票的出處與購貨渠道和內容是否一致,發票本身反映的內容與購貨的渠道是否一致,發票上反映出的內容與購貨單位所需要的產品、原材料是否相符,發票的首尾內容是否相一致,是何人書寫等等。通過審查,從中發現疑點,進行追查。二是發票與入庫的實物相對照,從中發現有無實物入庫。三是對發票進行科學的筆跡鑒定,以證實是否偽造。

4、隱瞞收入,搞“小金庫”的查賬技巧

  這種手段是近年來才有的,而且較為普遍。這種情況往往是公私交融,以公家名義達到營私之目的。有些“小金庫”名義上是為集體,而實際上是為隱形私利服務。“小金庫”的存在,給貪污受賄違紀活動大開了方便之門。對這類案件,往往是難查,不好認定,時常以不正之風為借口,以退代罰。對這種案件的查法:一是審查支出單位的賬目與收入單位的賬目相對照、擠差額,看是否入賬。二是審查單位設立的賬薄與科目是否合法。三是支出賬與庫存賬對照,看是否存在差額,有差額的是否入賬。四是收貨單位的支出賬與發貨單位的收入賬相對照,看有無差額,以便從中發現賬外資金。五是查銷售物品或門類繁多的各種扣款、罰沒款、集體存款利息以及合理的回扣是否入賬。六是查“小金庫”是否建賬和有記載,賬薄與庫存相對照,看使用渠道是否合理。七是查“小金庫”與賬外資金的實際支配權,看是否個人支配,以及是否存入銀行個人從中貪污利息。

5、“對大頭小尾”查賬的技巧

  這種手段的作案成員多是各類開票人員和業務員,他們相互勾結進行作案。所謂的“大頭小尾”,也就是存根聯、記賬聯上邊的數字小,而收款聯上的數字大。在做法上將正聯撕下另寫或隔開套寫。對這種作案手段,在查法上:一是派人持開票方的底聯與業務單位的報銷聯相核對;二是票據與實物相核對;三是發動知情人揭發。

6、重復報銷查賬的技巧

  重復報銷,是指一張單據報銷兩次或者正副聯各入賬報銷一次,把已經掛失和作廢的單據又私自報銷,把前個年度已入賬的單據抽出在下個年度報銷。這類作案成員一般是直接從事財務工作的財會人員或管財物的人員。他們鉆管理混亂或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尋機作案。對采取這種手段進行貪污的,在組織查賬時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審查入賬的票據憑證是正聯還是副聯,一般副聯是不能作為記賬憑據的。二是要審查票據的發生時間,看是否是當年當月發生,發現跨年度票據,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要當做重點進行追查。三是賬據核對,查驗是否重復報銷。

7、虛設賬戶從中侵吞公款的查賬技巧

  虛設賬戶從中侵吞公款的情況,一般發生在應收、應付貨款等往來結算賬戶上。如事先將一筆賒銷的貨款業務記入一個虛設的應收銷貨款賬戶上,而不以客戶真實名稱開立賬戶,該貨款收到后,即將該筆貨款侵吞入私囊,然后再采用壞賬方法注銷該賬戶。其查賬技巧是:一方面清查應收銷貨款賬戶上處理壞賬損失的手續是否完備真實;另一方面可通過其他途徑進行追查,弄清情況。

8、利用賬目混亂渾水摸魚的查賬技巧

  利用賬目混亂渾水摸魚的情況,通常發生在會計制度不健全和機構不健全,財務工作無人負責的單位。其查賬技巧首先要清理賬目,通過賬證、賬賬和賬表的相互核對,清理所有賬目,然后采取內查外調來搞清是屬于會計業務處理上的問題,還是屬于違法違紀舞弊的問題。

9、利用漏賬、錯賬,截留中飽私囊的查賬技巧

  在往來結算中發生漏賬、錯賬或者原始憑證的計算上發生錯誤的情況下,因長期無人過問,一直掛在賬上,財會人員便可能乘機截留中飽私囊。一般采用的手法是:將收到的其他現金款項不如實入賬,而直接沖銷該賬戶;或者將該賬戶轉入其他應收款賬目上所虛擬的暫付款賬目后,再開具現金支票,落入私囊,并用以沖平該項虛擬的暫付款賬戶。其查賬技巧是:前者可通過現金收入憑證與該賬戶進行核對驗證;后者可通過仔細審查其他應收款賬目上的暫付賬戶,即能查清。

10、運用計算機輔助查賬手段,巧妙的發現問題

  涉及單位財務數據量大,必須要改進查賬技術方法,可運用計算機輔助查賬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上求突破。充分運用“OA”平臺,實現“OA”與“AO”的交互使用,提高查賬調查工作的科技含量。如運用“AO”現場審計實施系統對某金融機構信貸進行分析,通過數萬戶的篩選搜索某個信息,發現某金融機構以活期存款戶“信貸科”、“信貸股”戶頭命名,該賬戶是以虛列信貸支出,套取收入用于攬儲貼息和走訪費用等項開支。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 十種經典審計查賬技巧

    1、內部控制技術:審計人員應該檢查公司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并對其實施必要的改善。 2、抽樣程序:使用抽樣技術來檢查受查賬戶的重要交易。 3、復制技術:復制受查賬戶中的交易,以便更準確地識別出潛在的異常情況。 4、股票登記:檢查股票登記是否正確,以及交易是否受到業務實踐的一致遵守。 5、存放報告:檢查會計報表中的存放報告,以確保所有受查賬戶的正確性。 6、數據審驗:檢查會計記錄,以確保它們符合可靠性和正確性的要求。 7、數據庫分析:分析受查賬戶的數據庫,以發現以前忽略的明顯異常情況。 8、定期檢查:定期檢查受查賬戶,以確保它們仍然處于合規狀態。 9、雙重檢查:對交易的金融數據進行雙重檢查,以確保準確性和可靠性。 10、橫向和縱向分析:使用橫向和縱向分析技術,以分析受查賬戶的業務變化趨勢。

  • 審查損益表的方法與技巧

    損益表是反映企業在月份、季度或年度內利潤(虧損)實現情況的報表,按月編報。通過對損益表的審查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確定企業的盈虧;分析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通過對損益表所反映的營業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等企業損益項目的分析,可以測定企業損益的發展趨勢,預測企業未來收益能力。通過對損益表中各指標的分析,可以了解企業實現利潤的構成、影響利潤增減變動的原因等。 1、產品(商品)銷售收入的審查分析。影響產品(商品)銷售收入額變化的因素是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審查時,應分別對銷售數量和銷售單價進行審查。對銷售數量的審查,應結合當時產銷情況,將本期實際銷售數量與結轉成本的產品(商品)數量對比,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要注意審查有無銷售產品(商品),不通過“產品(商品)銷售收入”賬戶核算,漏報銷售數量的情況。對銷售價格的審查,可根據“產品(商品)銷售利潤計算表”中的銷售價格進行審查,查明有無隱匿銷售收入的問題。 2、產品(商品)銷售成本的審查分析。產品(商品)銷售成本是反映企業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的實際成本。 審查銷售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審查期末庫存產品(商品)成本是否正確,因為銷售成本結轉不正確,必然導致庫存產品(商品)數量和成本不實。審查時,可將核實后的期末結存數量按產品(商品)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出期末應保留的庫存產品(商品)成本,并與賬面數相核對,如大于賬面數,則說明可能存在多轉銷售成本的問題,則需要進一步稽查。 3、產品(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的審查分析。產品(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是指銷售產品(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應負擔的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產品(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數額的變動主要由三種原因引起:一是稅法變動,稅率調整;二是不同稅率的產品(商品)產量結構變動;三是企業申報不實。審查時,可根據“產品(商品)銷售利潤計算表”中的“平均單位稅金”數額與上年數額進行比較,如果有差異且稅率和產品(商品)結構沒有變動,則說明稅金計算有錯誤,應進一步查明原因。 4、產品(商品)銷售利潤的審查分析。產品(商品)銷售利潤是利潤總額的主要組成部分,應審查企業是否完成了利潤計劃,比上期有無增減變化,在損益表中的計算是否正確。稽查時,可將本期的銷售利潤率與上期、上年同期的銷售利潤率進行比較,如變化較大,而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并無多大變化,就有可能存在收入、成本計算不實的問題,應作進一步稽查。 5、管理費用的審查分析。管理費用是反映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這類費用通常相對固定,稽查時,如發現有突增現象,應著重審查企業業務招待費。

  • 財務報表的審查技巧有哪些

    財務報表審查的技巧有: 1、報表對比:對比不同時期的報表,分析公司的業務變化情況,以及資產、負債、權益等財務數據的趨勢。 2、核實情況:核實報表中金額是否準確、數據是否填寫及計算無誤等。 3、匹配檢查:檢查各項數據間是否有匹配關系,確保報表填寫無誤。 4、現實情況確認:報表審查時要對業務發展狀況、經營情況、管理層治理等情況進行確認,以確保報告的準確性。 5、分析確認:通過財務分析的方法,如現金流分析、收益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以及市場價值分析,確認報表的準確性。 6、結論提出:要對報表準確性進行綜合評估,對存在的不同意見和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改進建議。

  • 審查資產負債表的方法和技巧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期間(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財務會計報表,它是一張靜態報表。資產負債表按月編報,它是根據“資產等于負債加所有者權益”的會計等式,依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和一定的次序,將企業在一定期間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予以適當排列,按照規定的編制要求編制而成的。資產負債表提供企業期末財務狀況的現狀,以及前后財務狀況的資料,它表明企業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方面的實力。 1、平衡關系的審查分析。資產負債表的格式是賬戶式,資產列示在左方,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列示在右方。根據會計平衡公式原理,資產總額應恒等于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之和。審查分析時,如發現左右兩方不平衡,就可判定企業在核算中有錯誤;如發現同欄各項目的合計數與總計數不相等,則一般是其中某些項目計算填列有錯或原始資料不平衡,應在具體分析后找出稽查重點,查明原因并調整賬務。 2、表中數據來源正確性的審查分析。在核實資產負債表平衡關系的基礎上,一般應區分以下四種情況審查分析資產負債表中數據來源的正確性: (1)“年初數”和“期末數”的審查。資產負債表中的各項目都列有“年初數”和“期末數”兩欄,欄內“年初數”各項數據是根據上年資產負債表期末數所列數字填列的;“期末數”是指月末、季末或年末數,是根據當期各項目有關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的。稽查時,可采用抽查法復算表中的數據來源,看各項目的“年初數”與上年末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數”是否一致。 (2)對根據各有關總賬科目的期末余額直接或計算填列的項目。應與各有關總賬科目的期末余額核對。如短期投資、應收票據、壞賬準備、固定資產原價、累計折舊、短期借款、實收資本等。審查時應注意是否將一些應剔除的因素剔除,如應收票據中的已貼現的應收票據等。

  • 總賬與明細賬的核對技巧?

    采用賬賬核對法。各種賬簿與賬簿之間的有關記錄相核對,以保證賬賬相符。 核對總分類賬各賬戶的期末余額與所屬各明細分類賬戶的期末余額之和是否相等,總分類賬各賬戶的本期發生額與所屬各明細分類賬戶的本期發生額之和是否相等。 將總分類賬簿與其所屬的明細分類賬簿進行核對,檢查總賬和明細賬雙方記載的經濟業務內容及記賬方向是否一致,總賬金額與其所屬明細賬金額之和是否一致。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