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增加值最簡單的計算方法
為了確保工業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并符合國民經濟核算的要求,目前,工業企業計算工業增加值時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即"生產法"和"收入法".
1、生產法
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式的角度入手,剔除了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工業增加值=現價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應繳增值稅
工業中間投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用于工業生產活動所一次消耗的外購材料、燃料、動力及其它實物產品和對外支付的服務費用.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其中間投入越低,則工業增加值就越高.說明降低消耗是提高工業增加值率的關鍵所在.
2、收入法
收入法是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
工業增加值直接反映工業企業的經營成果,它的增長反映了工業企業的發展速度.工業增加值要求采用"生產法"計算."收入法"工業增加值只是起到一個評估驗證"生產法"工業增加值數據的作用.
計算工業增加值應遵循的原則
1、本期生產原則
非報告期內生產的產品即使在報告期出售,也不能作為本期的生產成果.反之,凡是報告期生產的產品,不論是已出售的、尚未出售的或是不出售的(自產自用),均應計入本期的生產成果.
2、最終成果原則
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從產品形態上看,體現為本期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自產自用的產品或勞務,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物質產品或勞務.從價值形態上講,生產過程同時是價值轉移的過程,生產過程中耗用的產品(中間投入)價值隨生產過程轉移到新產品的價值中.因此,為了避免產品價值的重復計算,必須在工業總產值的基礎上扣除中間投入的轉移價值.
3、市場價格原則
工業增加值是以價值形態表現的工業生產最終成果的總量,它包括產品的數量和價格兩個因素.因此,這一總量的大小不僅取決于數量的多少,而且取決于所采用的價格.關于增加值的計算價格,國際上采用的有兩種,即按基本價格和按生產者價格計算.我國目前采用的是生產者價格.按生產者價格計算的增加值是指生產者價格估價的產出減去按購買者價格估價的中間投入.
從以上原則可以看出,企業要準確計算工業增加值,就要掌握科學的計算方法.
以上詳細介紹了工業增加值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是什么,也介紹了計算工業增加值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作為一名單位的財務工作者,需要特別清楚,工業增加值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應如本文所講,工業增加值計算應遵循的原則有本期生產原則、最終成果原則和市場價格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