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平均年限法最大的優點是簡單明了,易于掌握,簡化了會計核算。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個月。
2、工作量法:由于工作量法自身的特點,在有些情況下使用工作量法反而比較合理。當有形損耗比無形損耗更重要量。或在各個期間資產使用不均衡的。不經常使用,因此其使用程度與產品的生產工作量有關。在這些條件下,可以選擇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加速折舊法: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優點有:
①最初幾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相應的折舊費用大,符合成本與收入的配比原則。同時,早期多提折舊也符合謹慎性原則。
②通過提高折舊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資,即可減少無形損耗,通貨膨脹帶來的投資風險。
③可以用遞減的折舊費抵補遞增的維修費,使企業利潤在正常生產年份保持穩定。
④可以加快固定資產設備的更新,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刺激生產和經濟增長,從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⑤折舊具有“稅收擋板”的作用,由于遞延了稅款。
加速折舊的計提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以下兩種:
(1)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年折舊率,
固定資產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最后兩年每年的折舊額=(固定資產的原值-預計凈殘值-以前年度累計折舊)÷2。
(2)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期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