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办公室出轨上司hd院线,三十熟女,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送心意

悠然老師01

職稱高級會計師,稅務師,資產評估師,注冊會計師

2022-01-04 11:17

出口企業一般適用“零稅率”政策。對出口產品實行零稅率,目的在于獎勵出口,使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
上以完全不含稅的價格參與競爭。零稅率又分為兩大類型:生產企業的免抵退稅和外貿企業的免退稅。
具體而言,出口退稅應按照內銷和外銷兩條線來看,不應把當期的進項稅額都去抵頂內銷收入的銷項稅額。
這是因為,企業的進項稅額包括了內銷產品的進項稅額和外銷產品的進項稅額,由于出口外銷貨物是免稅的,
因此外銷部分實際是企業少收了銷項稅額,所以國家通過退還部分外銷商品對應的進項稅額,減輕企業負擔。

悠然老師01 解答

2022-01-04 11:18

以下通過一個生產企業免抵退稅案例,分析增值稅免抵退稅的處理基本原則和理念。
1. 企業購買原材料
借:原材料 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6
 貸:銀行存款 226
這一步可以理解為,企業支付了 226 萬元購買原材料,有 26 萬元是企業負擔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2. 企業將該批原材料加工后,一部分外銷,一部分內銷。假設本期內銷產品銷售 113 萬元,其中增值稅銷
項稅 13 萬元。
借:銀行存款 113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3
這一步可以理解為,企業收到 113 萬元,有 13 萬元是應當計算的銷項稅額。
3. 假設本期外銷產品銷售 200 萬元,由于外銷免稅,所以無需計提銷項稅額。
借:銀行存款 2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
這一步可以理解為,外銷情況下出口免稅,因此企業無法從出口產品中收回增值稅。但企業買原料時負擔
了進項稅額,因此國家制定了免抵退的政策。實際上,這里退的是外銷部分產品所負擔的進項稅。
理論上,我們知道外銷部分有對應的進項稅額,但企業生產是連續進行的,無法明確區分外銷和內銷所對
應的進項稅額,稅務也沒有精力逐一核查。因此,在計算免抵退稅額時,采用了銷售額指標,退稅率多數情況下也低于 13%(分為 13%,10%,9%,6%和零稅率)。這是因為銷售產品價格不僅包括購入的原材料,還包括利潤以及工資薪金等其他因素,這些因素并不涉及進項抵扣。即這個稅率差,是實際并未交稅的部分。本例中,假設退稅率為 10%,免抵退稅額=200×10%=20(萬元)。
4 .企業負擔的進項稅額 26 萬元中,包含了內銷和外銷兩部分,內銷部分可以直接抵頂內銷的銷項稅額。
外銷部分,是在先抵頂完內銷應納稅額,剩余部分才會考慮退稅。但外銷部分,國家只退了 10%,而不是全額
13%,因此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就等于銷售額×3%(正常稅率和退稅率之差)。企業應把這部分進項稅額轉出,
因為不能作為進項稅額抵扣,自然不能放在借方。
借:主營業務成本 6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6
5 .不能免征和抵扣進項稅額是 6 萬元,本期進項稅額 26 萬元,扣減 6 萬元之后還有 20 萬元來抵內銷銷項
稅額 13 萬元,抵頂后還剩下 7 萬元,免抵退稅額是 20 萬元,7 萬元小于這個額度,即應收出口退稅款金額。
借:應收出口退稅款 7
 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商品應納稅額) 13
 貸: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20
這一步貸方出口退稅 20 萬元與上一步進項稅轉出的 6 萬元,合計與第一步借方的進項稅額借貸相抵。也就
是第一步確認的進項稅額,通過第四步和第五步貸方全部結轉。第二步的銷項稅額,在第五步中通過借方全部結轉。剩余的 7 萬元,就是應收出口退稅款。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該企業本期無需申報并繳納增值稅,而應向稅務機關申請退稅 7 萬元。即,第一
步支付的進項稅額 26 萬元,7 萬元向稅務了申請退稅;由于出口免稅,部分進項稅不能抵扣,因此 6 萬元需進項稅額轉出;剩余的 13 萬元抵頂了本期內銷收到的增值稅額。期末無實際留抵結轉下期繼續抵扣進項稅額,當期免抵稅額為 13 萬元(20-7)
該業務也可以這樣理解,第一步進項稅 26 萬元和第二步銷項稅 13 萬元差 13 萬元是該企業留抵的增值稅金額,刨除需要進項稅轉出的 6 萬元后還有 7 萬元,低于計算出的免抵退稅額 20 萬元(即國家認為企業由于出口免稅應退的增值稅額),因此只能向國家申請退稅 7 萬元,剩余的 13 萬元就是免抵稅額。所謂免抵稅額,即企業的期末留抵稅額小于應退稅額所產生的余額,也就是企業的留抵稅額不夠退。

上傳圖片 ?
相關問題討論
你好,先申報增值稅,再申報免抵退(因為免抵退計算要用到增值稅留抵數額)
2018-09-07 16:35:59
你好 其實很簡單,免抵退的原理搞明白就行了 免抵退稅的理解 出口貨物退(免)稅是對報關出口的貨物退還或免征在國內各生產環節和流轉環節按稅法規定交納的增值稅。即出口環節免征增值稅,退還生產環節交納的增值稅。 免、抵、退的計算方法最初是出于對付既有出口又有內銷的生產企業而制定的一種特殊的出口退稅的計算方法,后推廣到所有的生產性的企業。該方法的采用一方面緩解了對國家退稅的壓力,又應對了企業利用虛假會計核算來騙取出口退稅的問題。 其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一)當期應納稅額的計算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上期留抵稅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二)免抵退稅額的計算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其中:   1、出口貨物離岸價(FOB)以出口發票計算的離岸價為準。   2、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免稅購進原材料包括從國內購進免稅原材料和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其中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價格為組成計稅價格。   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貨物到岸價+海關實征關稅和消費稅 (三)當期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的計算   1、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2、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0,   結轉下期繼續抵扣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題來詳細解釋計算過程及其含義。 (一)資料: 假設某企業外購原材料100萬(進項稅額17萬),其中40%部分用于生產內銷產品,60%部分用于生產出口產品。產品全部銷售,其中,內銷銷售額60萬,外銷銷售額(出口離岸價格)120萬。企業為生產出口貨物還外購免稅輔料40萬(無進項稅)。假設企業適用的退稅率為15%,上期無進項稅余額。 (二)解釋 (1)如果政府相信企業的財會信息資料,那么,按照實際情況計算的結果是: 內銷應納增值稅=60×17%-100×40%×17%=3.4萬 出口應退增值稅=100×60%×15%=9萬 征、退差額進企業成本:100×60%×(17%-15%)=1.2萬 (2)政府實際的想法及其對策 第一、由于企業財會信息虛假普遍,因而導致政府不相信企業的財會核算。 第二、為了防止多退稅,政府決定將所有進項稅額先用于抵頂內銷的銷項稅額。如果抵頂完了就不再退稅;如果抵頂不完,再來退稅。如此可以減少政府支付的退稅額。這就是所謂的“免、抵、退”。 第三、由于退稅率只有15%,所以,在抵頂內銷銷項稅額之前先要將征、退差額轉出。但由于政府不相信企業的財會核算資料,政府不可能根據出口貨物的實際成本來計算轉出稅額,因而缺少一個合理的計算轉出稅額的依據。對于政府來說,在上述所有的資料和信息中比較容易掌控和相信的只有出口的離岸價格。因此最后政府決定根據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作為計算進項稅額轉出的依據。但是,由于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中包含了免稅輔料的成本,所以要從離岸價格中減除免稅輔料的成本,這樣就得出了計算進項稅額轉出(即“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的計算公式。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120-40)×(17%-15%)=1.6萬 (也可以寫成: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120×(17%-15%)-40×(17%-15%)=1.6萬) 因此:內銷應納增值稅=60×17%-(17-1.6)=-5.2萬 第四、如果計算內銷應納增值稅時得出的結果是負數,意味著內銷不需要交納增值稅并且還有進項稅額未抵頂完(即“期末留抵稅額”),因而可以進行退稅。但問題是,并不是所有剩余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都退給你,政府還得看看這些進項稅額所代表的原材料你有沒有用于出口貨物的生產,只有用于生產的才會退給你,沒有用于生產出口貨物的當然就不退給你了,只能留待下期使用。 第五、在確定應該退多少稅給企業時,從道理上應該是根據出口貨物的生產成本來計算的,但是由于政府不相信企業的財會信息資料,因而同樣存在一個根據什么來確定應退稅額的問題。最后,政府也只能根據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來作為計算應退稅額的依據。但同樣由于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中包含了免稅輔料的成本,所以也要從離岸價格中減除免稅輔料的成本來計算應退稅額,這樣就得出了計算應退稅額(即教材上所稱的“免抵退稅額”)的計算公式。 應退稅額=(120-40)×15%=12萬 (也可以寫成: 免抵退稅額=120×15%-40×15%=12萬) 第六、如果計算出來的應退稅額大于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這時,企業實際得到的出口退稅額就只能是未抵頂完的進項稅了,因為該退的進項稅已經讓你抵頂內銷的銷項稅額了;如果計算出來的應退稅額是小于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那么,企業實際得到出口退稅就是計算出來的應退稅額了,因為剩余不退的進項稅意味著企業還沒有使用,當然就不會退給你了。 由于12>5.2,所以企業實際獲得的出口退稅額為5.2萬。之所以不退給你12萬,是因為有些進項稅額已經在計算內銷應納增值稅時已給抵頂了。 第七、從上面那個例題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按照實際情況計算,企業交稅3.4萬,退稅9萬,實際上退5.6萬;而按照“免、抵、退”計算,企業內銷不交稅,出口退5.2萬,實際獲得的出口退稅比前者少0.4萬。大家可以發現這個少的0.4萬正好是“免、抵、退”辦法下轉出的進項稅額1.6萬與按照實際情況計算下征、退差額1.2萬的差額,這意味著企業在“免、抵、退”辦法下多轉出了0.4萬進項稅額,也就等于政府就少退了0.4萬的增值稅。 另外,還有一個所謂“免抵稅額”,這實際上是一個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概念,它只有“免、抵、退”計算辦法下才存在的一個概念。它的意思是指由于理論上應退的稅(即免抵退稅額)是根據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計算出來的,但退只退了其中一部分,而沒有退的那一部分就是出口免征的稅和已經抵頂內銷的那塊進項稅,即免抵稅額。所以,它才會等于“免抵退稅額”減去已經退給你的稅。
2019-08-19 06:30:06
城建稅的計稅基礎簡單地說就是當月應交增值稅。
2019-05-16 14:30:20
你好! 不包括的
2020-04-14 14:05:32
您好,免抵退稅額=免抵稅額+應退稅額
2019-10-02 16:11:58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精選問題
    相似問題
    舉報
    取消
    確定
    請完成實名認證

    應網絡實名制要求,完成實名認證后才可以發表文章視頻等內容,以保護賬號安全。 (點擊去認證)

    取消
    確定
    加載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东县| 金华市| 馆陶县| 大英县| 泾川县| 黎城县| 砀山县| 洛南县| 延津县| 南溪县| 泽库县| 乌海市| 仙游县| 凤山县| 克拉玛依市| 合阳县| 巴林左旗| 乐陵市| 山阴县| 崇礼县| 玉田县| 青州市| 东丽区| 榕江县| 全椒县| 龙胜| 台江县| 阳新县| 平顺县| 东乌珠穆沁旗| 扬州市| 隆回县| 武威市| 克东县| 周口市| 百色市| 邹平县| 静海县| 中阳县| 吉木乃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