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重要性水平低,審計風險就高,我認為重要性水平低代表他要求更嚴格啊,審計風險是沒有發現這種錯報的可能性,既然都嚴格了,理應沒有發現錯報的可能性就高
答: 首先,我們來明確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之間的關聯。當設定較低的重要性水平時,意味著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中的錯報或漏報的容忍程度較低,即更嚴格的要求。理論上,這會降低審計風險,因為更低的容忍意味著更低的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 然而,實際操作中,當重要性水平設定過低時,可能會導致兩種情況: 增加不必要的審計工作:審計人員可能需要更加細致地對每一個細節進行審查,這會導致審計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降低。 增加審計風險:由于對細節的過度關注,審計人員可能會忽略一些更大的、更有風險的問題,從而增加了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因此,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是關鍵。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以平衡審計成本、效率和風險的關系
為將審計風險模型中的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降低檢查風險,同時應降低重大錯報風險。這一說法對嗎
答: 你好;??這個說法是不恰當。審計風險模型中的重大錯報風險是評估的,為將審計風險控制在一定的低水平,如果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高,注冊會計師就需要多做程序來控制檢查風險。
我是一名會計,想問一下考個網絡學歷有用嗎?
答: 眾所周知會計人如果要往上發展,是要不斷考證的
審計風險和審計業務風險,有什么不同?審計風險與檢查風險和重大錯報風險不是一定二反的關系嗎?審計業務風險是即定的,他們兩個是反向關系。
答: 審計風險=檢查風險*重大錯報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是既定的,審計風險與檢查風險存在方向關系


薄芮璇 追問
2021-12-27 11:54
薄芮璇 追問
2021-12-27 12:35
王超老師 解答
2021-12-27 11:39
王超老師 解答
2021-12-27 11:41
王超老師 解答
2021-12-27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