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一)開展審計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我國國家審計恢復至今,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化環境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特別是近幾年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政府的職能逐步轉變。同時,公眾對政府行為也提出了公開、公正、公平的要求。 因此,審計機關不但要在規范財經紀律、促進廉政建設、創建高效率的市場環境、健全宏觀管理體制方面發揮作用,也要在確保社會公平、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強化對權力的有效監管、保證公眾權力的正確使用等方面有所作為。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變化了的審計環境,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原則,研究我國經濟社會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按照審計發展的一般規律,積極開展效益審計,實現審計監督重心和審計目標的轉移。深入開展效益審計正好適應了這種要求。 (二)開展審計是克服官僚主義的需要 根據公共選擇理論,政府官員更容易犯官僚主義的錯誤,其原因在于: 1.政府官員頭腦中已沒有利潤的概念,再加上所受約束比私人企業所受約束要小得多,因而在追求個人利益時,其自由度要大得多。這種條件使得政府官員在許多活動中不計成本,使其為社會服務的費用超過社會本應付出的限度。 2.由于政府官員有著強烈的追求個人威信和政績的強烈動機,因而使得政府部門具有提供過多公共服務的傾向,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 3.由于對政府部門和官員的工作業績進行監督的機構和人員所需的信息通常是由被監督者提供的,因而很容易使真實情況被掩蓋起來,從而使監督者的監督行為常常無效。同時,由于監督者不一定是被監督者所提供公共服務的消費者,因而監督者對于監督政府工作質量缺乏熱情。 4.政府行為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愛做表面文章,其決策的著眼點往往不是去增進公眾的實際利益,而是去擴大自身的影響。 官僚主義的實質是濫用權力,其結果是資源利用效率的低下,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常規的真實、合法、合規性審計已不能滿足對官僚主義實施有效監督的要求,需實行效益性審計,從根本上挖掘官僚主義的弊端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建議。 (三)開展審計是建立高效廉潔政府的需要 從民主的發展進程看,人們對民主的要求是不斷提高的。在民主啟蒙時期,人民只要求取之于民的資產能有一定的限度,過此限度,人民有權拒絕。至于取之于民的資產如何花費、使用,人民并不過問;隨著社會的發展,民主意識的增長,人民逐漸要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官員不按人民意志來使用公眾資產,人民就要求他們負政治責任;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民主權利的進一步增長,人民進而要求,一切取之于民的,必須經濟有效地用之于民。因此,當社會的進步和民主的發展到達一個更高境界的時候,人們不僅要求政府自身要廉潔,而且工作要高效。如前所述,政府官員有產生官僚主義的傾向,民眾對政府的高標準要求僅僅依靠政府本身很難實現,必須有一定的機構對之實施科學、合理、專業、獨立的監督,審計機關開展效益審計就可以較好地實現這種監督目標。如果能對政府工作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經常性的審計監督,那么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就會少一些,經濟決策就會更科學、更合理,國家的經濟損失就會減少,社會效益也會大大提高,為建立高效廉潔的政府奠定堅實的現實基礎。 (四)開展審計是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和財力的需要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所占有的自然資源較低,資源短缺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財政實力大大增強,但科技與教育的投入、西部開發、東北振興、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農村經濟發展仍需要大量的資金,現有的財力很難滿足需要。要解決上述問題,最佳方式就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開展效益審計,有助于提高決策水平,以最少的資源投入換取最大的經濟收入,解決我國自然資源和財力不足的矛盾。
2017-06-07 16:29:45
波德老師 解答
2021-10-06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