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孺子牛老師
職稱: 注冊會計師,稅務師
2021-05-12 20:13
1、對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的長投股權投資
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持有的對其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可以采用成本法及權益法核算,但稅法規定企業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在其轉讓或處置時允許將其取得成本從其轉讓或處置價款中扣除,且其成本在初始確定時一般保持不變,也就是說在稅法中并沒有權益法核算的概念,因此會計上依據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會形成一項暫時性差異,這一項暫時性差異可能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也可能為應納稅納稅性差異,但是否確認相應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要依據企業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持有意圖來確定:
如果企業擬長期持有該項長期股權投資,則由于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產生的暫時性差異預計未來期間不會轉回,不影響未來期間的所得稅,不會導致抵扣或增加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的流入或流出,不應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由于因確認投資損益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如果在未來期間逐期分回現金股利或利潤時免稅,也不存在對未來期間的所得稅影響,不確認遞延所得稅;因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其他權益變動而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在長期持有的情況下預計未來期間也不會轉回,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如果企業改變長期持有意圖或不準備長期持有,準備對外出售或轉讓,則上述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暫時性差異在符合條件情況下應確認相應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
2、免稅合并下形成的商譽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企業合并成本大于被合并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確認為商譽,在應稅合并的情況下,商譽的賬面價值等于計稅基礎,不存在暫時性差異,但在免稅合并的情況下,稅法并不認可該項商譽的價值,因此商譽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形成一項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但準則中規定并不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究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兩點考慮:如果確認相應遞延所得稅負債會導致被購買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下降,導致合并商譽增加,同時又會形成新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如此反復確認會陷入死循環。此外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會導致商譽價值增加,有違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3、內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
在某些情況下,企業發生的某些交易或事項不是企業合并,并且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說所得額,且該項交易中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與其計稅基礎不同形成的暫時性差異,在發生時不確認遞延所得稅。比如企業內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初始入賬時對符合準則規定的資本化條件的金額計入無形資產,稅法規定對該項無形資產允許按其賬面價值的150%攤銷,由此導致的其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形成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不確認相應遞延所得稅資產,原因在于該項差異產生于初始確認且不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會涉及對其原資產入賬價值的調整,有違歷史成本計量原則。此外類似情況還包括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分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該處強調的是在初始確認發生時即產生了該項暫時性差異,而不是產生于后續計量時,如果由于后續計量問題導致的會計賬目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形成的暫時性差異,符合條件情況下需要確認相應遞延所得稅。
4、未彌補虧損(數額巨大)
對于按稅法規定可結轉以后年度的虧損,若數額較大且缺乏證據表明企業未來期間將會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原因在于:可結轉以后年度的虧損,稅法規定可用以后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但彌補期限最長5年,這就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但是否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要視未來期間是否有足夠的應稅所得可用于抵銷以前年度虧損。只有未來期間稅前利潤抵銷了以前年度虧損后,未來期間的所得稅費用才會減少,才會有經濟利益的流入,才符合資產的定義,即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但若企業未來期間無利潤,繼續虧損或者沒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于抵銷以前年度虧損,則不能保證這項經濟利益的流入,不能確認為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