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問一下印花稅也要計提嗎? 問
按權責發生制,是要計提的 答
稅務師一年考幾次?考試時間 考試條件 問
稅務師考試報名網址:https://ksbm.ecctaa.cn/mould2.html#/e/shuiwushi/login 稅務師一年考幾次 ?2025年稅務師考試時間為11.15-16日 稅務師報名時間: 第一階段:2025年5月13日10點-7月15日17點;補報名時間:8月11日10點-8月22日17點報名條件: 報名條件:?(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并符合下列相應條件之一的,可報名參加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 1、取得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學科門類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或者取得其他學科門類大學本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1年。 2、取得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學科門類大學專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2年;或者取得其他學科門類大學??茖W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3年。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人員,不得報名參加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 1、稅務師職業資格證書被取消登記,自取消登記之日起至報名之日止不滿5年者。 2、以前年度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中因違紀違規受到禁考處理期限未滿者。 答
老師,我想咨詢下有一個花草補植的,各種花,可以直接 問
可以直接開現代服務*花草補植費 答
去年利潤分紅多分了,今年發現錯誤如何修改 問
是賬錯了,還是分紅數據不對? 答
老師,我們公司原注冊資本是100萬,實際貨幣入資30萬 問
同學,你好 你是只評估了知識產權嗎?? 答

公司付補償金60000元應收稅額是多少?
答: 對于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經濟補償金能否扣除個人所得稅的問題,《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57 號)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 3 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 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規定如下: (l)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 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2)考慮到個人所得一次性 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于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為:以個人所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 12 年的按 12 年計算。
公司付補償金60000元應收稅額是多少?
答: 對于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經濟補償金能否扣除個人所得稅的問題,《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57 號)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 3 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 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秶叶悇湛偩株P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規定如下: (l)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 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2)考慮到個人所得一次性 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于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為:以個人所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 12 年的按 12 年計算。
報考2022年中級會計職稱對學歷有什么要求?
答: 報名中級資格考試,除具備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老師,請問發給離職員工的一次性補償金21000,這個金額需要交個稅嗎?
答: 你好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 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 免稅 超過部分 在本企業實際工作年限小于12年的,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 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計算納稅 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