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玲老師
職稱: 會計師
2019-07-11 18:53
研發支出的會計定義和處理研發支出,顧名思義,是指研究所花費的錢。但對于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由于存在很大的主觀估計,一直是實務中的難點。因此,審計也就存在辨識、認定等困難。在會計上,研發支出,主要核算企業進行研究與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支出。其中:研究過程稱為“研究階段”;開發過程稱為“開發階段”。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計入“費用化支出”;開發階段發生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部分,計入“資本化支出”,不符合資本化條件部分,也計入“費用化支出”。上述比較繞口,有關這方面定義和會計處理,《企業會計準則》展開的篇幅并不多。但就是短小精悍的文字,理解起來,背后的涵義,非常豐富。下文將對此展開。這里先介紹下資本化和費用化支出的不同意思:資本化支出,指的是可以計入資產并按照受益年限進行攤銷的支出;它影響未來年度的利潤。費用化支出,指的是需計入當期損益的支出;它影響本年度利潤。可見,資本化支出和費用化支出的判斷,對利潤存在一定影響。尤其是對于醫藥企業、高科技企業這類研發密集型公司,研發支出金額巨大,若會計處理不符合實際情況,則會對企業的利潤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扭虧為盈”。02 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區分研發支出會計處理的難點在于,如何認定哪部分可以資本化,哪部分是需要費用化的。準則規定: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計入“費用化支出”;開發階段發生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部分,計入“資本化支出”,不符合資本化條件部分,也計入“費用化支出”。那這兩個階段如何區分呢?研究階段:探索性,為進一步開發活動進行資料及相關方面的準備,已進行的研究活動將來是否會轉入開發、開發后是否會形成無形資產等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大于50%不確定)。開發階段:已完成研究階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形成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基本條件。比如:某上市公司研發一種新藥,其在公司報告中明確指出:前期調研、研究、Ⅰ、Ⅱ期臨床試驗為研究階段。Ⅲ期臨床試驗開始,為開發階段。研究和開發階段的區分點,是新藥研發“具體何時”具有成功上市的基本條件。因此,開發階段和研究階段的正確判斷和處理,依賴于以下兩點:1、對研究項目的專業理解。比如新藥研發,是一項投資較大、周期較長、風險較高、回報也較大的企業工作,一般分為五個階段:制定研究計劃和制備新化合物階段、藥物臨床前研究階段、藥物臨床研究階段、藥品的申報與審批階段和新藥監測階段。其中每個階段又分好幾個步驟。了解大概流程后,我們需要判斷,項目在哪個時點,具備研發成果的基本條件。比如藥品,一般在臨床研究階段后期,基本具備研發成果條件。2、企業會計政策的一貫性。由于研究和開發階段區分存在一定主觀性,為防止企業隨意變更估計,對于相同或類似研發項目,需采取一致(不同項目一致、不同期間一致)的會計處理。特別是開發階段的起點判斷,不能隨意修改,若影響起點的決定因素發生改變,則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03 開發支出資本化條件當我們判斷清楚研究和開發階段后,研究階段的支出,會計處理較為簡單,相關支出按照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歸集,期末轉入當期研發費用。開發階段的支出,處理需分為兩種情況:1、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需滿足以下五個條件: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企業能夠說明其開發無形資產的目的;預計形成的無形資產在未來有經濟利益流入;(經濟利益流入)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歸屬于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支出能可靠計量)相關支出在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歸集,期末計入開發支出科目,無形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結轉入無形資產,按照預計受益年限進行攤銷。2、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相關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歸集,期末轉入當期研發費用。難點在于符合資本化的五個條件。開發階段的支出不一定都能資本化,還需要滿足資本化的五個條件。這五個條件的內在邏輯是:1、符合資產確認的條件(經濟利益流入、支出能可靠計量)2、由于開發支出的特殊性,是否能結轉為無形資產,還需要用其他條件加以約束,客觀條件為:研究開發成功具有可行性;主觀條件為:企業有意圖、有能力完成該項研究。我們可以用反例來理解這三個條件:開發中途,企業經營資金短缺,無法繼續開發,該項目只能終止,也就說明不能在未來帶來經濟利益;開發中途,企業改變主營方向,不打算再繼續投入開發,因此該項目也終止,未來不能帶來經濟利益;開發中途,項目受到監管限制,不能繼續開發,項目被迫終止,未來不能帶來經濟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