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孟潔
職稱: 會計師
2015-12-27 19:21
1、成本計算不夠全面、細致、科學、準確,而是非常粗略簡單馬虎,甚至推倒估算; 2、成本計算方法的規劃設計不合理; 3、流程不合理,沒有首先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流程; 4、在成本計算過程中未自動生成憑證,導致成本與財務不能實現一體化處理! 5、沒有建立材料、工時等各種耗費標準,致使消耗失控,成本升高; 6、沒有有效的進行成本控制,導致成本降不下來; 7、采購、庫存、銷售、車間、HR等關聯部門不配合或沒有效的配合成本,這是根源; 8、沒有對整個成本管理進行規劃與設計; 9、沒有建立成本數據系統,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成本分析; 10、沒有將標準成本法、責任成本等現代西方科學的成本方法用上; 11、沒有進行有效的全面細致的成本分析(沒有核算體系也就談不上)不知道企業在成本方面好在哪里?差在哪里?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多大?還有哪些潛力可挖? 12、最終導致的總惡果是--成本數據不清晰,無法進行訂價競爭、成本控制乏力、消耗過大、成本升高,同時導致物流等關聯管理不規范,效益、管理俱失的雙重惡果。致使公司整體競爭能力下降。
成本控制方案的具體措施 1、重新規劃設計成本項目、費用要素、成本科目、成本計算方法; 2、重新規劃設計整個成本計算、核算、管理的流程;解決根本源頭; 3、重新規劃設計成本與財務的關系,使財務成本一體化的同步處理; 4、重新規劃設計與成本密切相關的物流管理、車間統計核算,
相關問題討論

您好,同學,是什么意思呢
2023-05-07 13:14:13

同學你好,比如司機的工資,保險;車的油費,修理費,保險費,折舊費等
2022-03-28 13:53:34

好您這個是什么意思。
2022-03-18 09:54:17

編制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必須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價格口徑暫估。
因此,首先應當按照上述規定暫估入賬,然后,與其他正常入庫入賬的庫存商品一樣,一并計算庫存商品發出(包括說的銷售出庫)成本。編制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收到發票后的處理:
次月初,沖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取得發票后,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公司 等
對于上月暫估入庫并已銷售商品的銷售成本,從理論上應當進行調整,但是,由于企業購銷活動的經常性和大量性,從會計的重要性原則出發,出于簡化會計核算的考慮,對于暫估成本的發出成本,不予單獨進行調整,而是隨庫存商品今后的收發業務自行消化。這也就是企業會計制度強調的暫估入庫成本時應當合理估計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計算當月發出庫存商品成本時,應當仍然按照規定的方法正常計算確定發出成本。由于月初紅字沖回入庫,并且取得發票正式入帳,兩者相抵,余額為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所以,該差額實際上應當由本月發出和月末結存的庫存商品承擔了。
但是,如果本月同類商品即無月初結存,又無購銷業務發生的,或者企業是使用個別計價法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的,或者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巨大的話,則該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包括及其連帶影響的其他存貨成本),應當調整并轉入銷售成本。編制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等
貸:庫存商品 等
如果暫估成本大于實際成本的,應當以紅字編制上述分錄
暫估成本:就是購進的物品已入庫,但是結算用的發票等手續沒有到,為了賬實相符,庫存商品先入上賬。待以后月份發票收到后,將原先入賬分錄用紅字原筆重回,再按發票重新做一回購進即可。
2020-08-04 13:44:56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分別對企業的成本費用沒有什么大的影響
由于實際工作中采購比較頻繁,并且如果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比較麻煩,因此日常工作中都是采用一次加權平均法,就是(月初金額 本月采購合計)/(月初數量 本月每次采購數量之和)=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單位成本
用這個計算出來的單成本*銷售數量=銷售成本
2020-05-03 11:24:05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精選問題
獲取全部相關問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