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成本發票沒有怎么辦
順利的金針菇
于2019-03-18 17:53 發布 ??2113次瀏覽
- 送心意
鄒老師
職稱: 注冊稅務師+中級會計師
相關問題討論

你好,那就只能做無票購進,匯算清繳按規定予以調整處理
2019-03-18 17:54:01

你好 后期也不會收到發票的話根據收據等票據 入賬 匯算調增處理 這個是不可以稅前扣除的
2019-03-18 18:21:05

你好,
小規模納稅人有收入,但沒有成本發票,僅僅是沒有發票,這可怎么辦?
沒有發票的真實經濟業務,不是要不要做賬的問題,而是必須據實做會計核算!
雖然通常情況下,白條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匯算清繳時須調增成本費用!那就正常做賬,在匯算清繳時調增就是了!
三、現在說說主題,企業所得稅如何繳?
企業所得稅還是遵循會計賬簿為重要依據的原則,根據會計賬簿相關信息,填報匯算清繳內容,屬于白條部分的,須單獨理清歸類匯總,依據稅法相關規范,不得在稅前扣除!簡單的一句話,那就上稅唄!
先說企業所得稅如何繳,再說企業面對沒有發票的情況可以考慮的方向。
1. 企業所得稅如何繳
主要是看征收的方式。
(1)在查賬征收的情況下,無疑沒有成本票,會使得應納稅所得額上升,從而導致最終需要多交企業所得稅。
(2)在核定征收的情況下,如果是以收入來核定,那么所得稅=收入*應稅所得率*稅率,沒有成本票,并不會引起你的所得稅增加。
然而,現實問題是,很多地方現在核定征收難以申請到,此外,根據發票管理辦法的要求,在哪種方式下,都是要盡量取得發票。因此,企業的重點應該更多地放在如何取得發票上。
2. 從內部管理著手,應對無票問題。
每個企業不能取得發票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對自己的企業做一個診斷,并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
(1) 采購貨物沒有發票:
如果是生產或者貿易型企業,這個成本是大頭。因此,要仔細分析為什么沒有發票,是否能解決。
一般最普遍的理由是:對方不給票,給票就加價。如果這樣的采購是依賴于幾個重點供應商,那可以看看有沒有可能重新選取有資質的、能夠提供發票的供應商;或者看看供應商那方的稅收籌劃,有沒有可能經過重新規劃,能夠開票,但稅收成本沒有太大的上升,反而能夠幫他帶來更多的生意;或者匡算不要票所帶來的企業稅收增加與要票所帶來的采購成本增加哪個更高,通過與供應商議價,來達到取得發票、成本可控的目的。
(2) 采購勞務沒有發票:
如果經常需要請人來干活兒。那么要區分業務模式。對于請大量工作人員集體提供勞務的,要與正規的公司簽訂合同;如果是請的個人提供勞務,那么要提前做好個人的稅收籌劃。因為個人談合同通常是講到手價,企業要根據其金額、頻率等來確定如何獲取發票,同時稅費可控。
(3) 員工報銷沒有發票:
這個歸根結底是一個制度管理的問題。一般如果強行要求員工在各個地方盡量獲取發票,那么沒有發票的概率不會超過10%。最后這10%,可以看看是否符合28號公告所規定的小額零星的標準,用收款憑證等來作為稅前扣除的依據。
總之,沒有發票有可能涉及到企業的稅收成本上升,企業要從各個方面詳細分析、測算,在不引起綜合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盡可能獲取合規的發票,降低沒有發票的比率。
啥是企業所得稅?就是企業經營最后的利潤,按照規定稅率上交的稅款。當然會計與稅法有一定的差異,但總體而言,還是企業賺了錢才交稅的。
但是,沒有成本發票就意味著不能稅前扣除,那利潤不就被擴大了嗎?答案是肯定的。那咋整?
一、盡量去取得發票。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稅法逐漸完善。開不開發票都是需要繳納增值稅的。因此,大部分企業還是可以提供普通發票的。企業在發生業務時就帶著稅務思想,很多時候是能要票而忘記要了。比如網購有電子票;超市購物有機打發票;坐車各種車票。普票還有優惠政策,現在發票沒有這么難得,但要記得張嘴要。
如果確實沒法取得發票,自然是要有其他憑證的,比如收據,交割單等等。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確實有規定,外部扣除憑證包括但不限于發票、完稅證明、收款憑證、分割單等。
大家都默認為只有發票才能扣除是片面的思想。國稅總局2018年28號公告《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的出臺就是為了企業減負的,只要交易真實,在減稅降費大環境下稅局一般會認同的。
二、申請核定征收。
小規模企業一般可以申請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既稅局按照行業給你核定一個應稅所得率,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收入*應稅所得率*稅率。
這樣,沒有取得成本發票,只要業務真實,就可以根據收入交企業所得稅了。這個應稅所得率大多是10%左右吧,對大部分企業純利還是能達到10%以上的,這樣交也不虧。
三、享受小微企業優惠。
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各行各業都有,根據自己企業去查一查就可以,現在不要求備案,直接申報享受,資料留存備查即可。
2019年新政,小微企業企業所得稅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的,實際稅率降至5%;超過100萬不超過300萬的部分,實際稅率降至10%。
注意核定應稅所得率與上述新政優惠是可以共享的,實際稅負可以達到10%*5%=千分之五。
2020-04-05 20:28:26

最好平時索要發票入成本吧
2017-11-22 11:58:13

你好,需要取得成本發票結轉成本的
2016-12-09 15:06:25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精選問題
獲取全部相關問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