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24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840 貸:投資性房地產2800遞延所得稅負債110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297 盈余公積33,以上分錄是投資性房地產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題目中給了所得稅率,就是要考慮所得稅,不明白為什么這種情況下,考慮所得稅,企業就要交稅,自己的房地產轉個模式就要交稅了呢?
欣晴
于2018-07-13 16:09 發布 ??1262次瀏覽
- 送心意
曾老師
職稱: ,注冊會計師,審計師
2018-07-13 16:31
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稅率是用來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金額的。
計稅基礎=2800-840=1960
賬面價值=2400
遞延所得稅負債=(2400-1960)*25%=110
正常如果不是追溯調整的話會計分錄是這樣的
借:所得稅費用 11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10
相關問題討論

同學你好!分開寫的話? 是這樣的哦
2021-09-05 21:09:40

投資性房地產計稅基礎是以初始成本價格是30000-1500=28500,賬面價值是38000,中間差9500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遞延所得稅負債是9500*25%=2375
2019-08-14 15:42:23

什么題目啊,同學
2018-12-03 16:58:59

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稅率是用來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金額的。
計稅基礎=2800-840=1960
賬面價值=2400
遞延所得稅負債=(2400-1960)*25%=110
正常如果不是追溯調整的話會計分錄是這樣的
借:所得稅費用 11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10
2018-07-13 16:31:56

您好!2010年12月31日,會計分錄:借:投資性房地產3000,累計折舊600,貸:固定資產3000,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600,2011年末投資性房地產繼續計提折舊,借:其他業務成本60,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60,此時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余額等于計稅基礎2400-60=2340,可變現凈值等于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2150,計提減值準備190,會計分錄:借:資產減值損失190,貸: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190,此時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2150,低于計稅基礎2340,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90,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47.5,會計分錄:借:遞延所得稅資產47.5,貸:所得稅費用47.5,2012年1月1日改按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2700,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660,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190,貸:投資性房地產3000,盈余公積55,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95,原來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借:盈余公積4.75,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2.75,貸:遞延所得稅資產47.5,此時投資性房地產的計稅基礎為3000-600-60=2340,賬面價值2700萬元,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700-2340=360,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360*25%=90萬元,會計分錄:借:盈余公積9,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81,貸:遞延所得稅負債90,注意,題目說的是2012年年初改按公允價值計量而不是年末,所以計提折舊的年限為11年而不是12年,2012年1月1日資產的賬面價值為2700萬元而不是3000萬元。
2019-06-20 10:42:16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精選問題
獲取全部相關問題信息